博客

【求职分享】

【笔试/面试】

风口上的量化如何稳健发展?

Feb 01,2023

分享本文:

【概要】今天我们在这里分享一些对于自动化交易必备的 Python 库,供你在处理金融数据和自动交易时使用。现实中无论你需要做的交易模型或产品是什么样子,通常都有一个或多个 Python 库可以为你完成一些重要工作。因此,与其重新发明轮子,不如让我们看看哪些软件包可以提升你编写自动交易程序的效率。

2021年9月6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60届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年会开幕式上致辞并指出交易所要全面提升四大方面的应对能力,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问题,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 一是一线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问题。

  • 二是社交平台发展带来的投资者行为变化问题。

  • 三是发行上市模式创新的问题。

  • 四是新型交易方式的监管问题。

 

其中第四条中提到,在成熟市场量化交易、高频交易比较普遍,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升定价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交易趋同、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等问题。最近几年,中国市场的量化交易发展较快。

 

对于“交易所对入市资金结构和新型交易工具怎么看?”

 

多家头部量化私募表示,基金业协会确实有向机构了解情况,包括头部机构的规模、频率、换手等,以及当前量化行业的发展情况,这都是一些常规的问询,并非窗口指导。

 

对量化有误解的分析与解答

 

量化成交量到了50%,导致了1.7万亿的天量?——科学推算20%才是合理!

 

量化机构成交量占比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 一是量化类产品的规模。目前中基协统计的量化类基金规模突破一万亿,但由于很多管理人为方便产品运作,通常会采取多个募集层+同一个交易层的方式,因此实际规模要打一定折扣。

  • 二是换手率,随着管理规模的增加,头部管理人交易降频是必然趋势,管理规 模几百亿的头部机构不可能仍然维持年化200~300倍的换手率。按照目前策略来测算,当量化股票策略超过100亿时,年化换手率就会下降到100倍左右。考虑到头部机构在量化类产品的规模中占比较高,预估现阶段量化类机构每天换掉的股票比例应当在20%以内。

 

目前百亿级量化私募的换手率通常在70~90倍,头部量化换手率是50~70倍,较前两年已经明显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换手率是指双边的,而交易所公布的成交量和成交额是按单边计算的,口径的不同容易造成混淆,因此在计算成交占比时,需要对换手率进行对半折算。

 

以此大致计算,10000亿*80%规模折扣率*20%日换仓比例,国内量化机构的日成交额在1600亿左右。按1~1.6万亿的日成交量计,量化交易占比在10%~16%左右。

 

量化投资大爆发背后:超额收益+中证500给力

 

值得注意的是,量化投资爆发背后,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国内量化私募快速崛起,大量引进技术、人才,对策略进行快速迭代,超额收益显著,管理规模已飙升至万亿。

 

过去三年,量化私募的整体业绩十分亮眼

 

2018年在全市场大跌的背景下,不少头部量化私募取得了正收益;

 

2019年量化私募延续快速发展势头,全年整体业绩大涨26%,明汯和幻方等头部量化私募业绩均超过30%;

 

进入2020年,量化私募则迅速崛起,指数增强策略开始展露头角。其中,中证500指数全年上涨19.77%,头部量化指增产品的超额收益普遍达到20%~40%;量化对冲策略,则由于对冲成本高企,平均实现15%的收益,头部对冲产品业绩也普遍在20%左右。

 

2021年以来,由于中证500指数大涨15.52%,大幅跑赢下跌5.33%的沪深300指数,这使得挂钩中证500的指数增强策略产品表现相当抢眼,将传统股票多头私募的业绩远远甩在了身后。灵均、九坤、幻方、启林等头部代表指增产品的年内收益均超过了30%。

 

过去五年沪深300指数都跑赢中证500指数,主观多头一般都是和沪深300指数比较,优秀的主观产品都能够战胜沪深300指数,必然能战胜中证500指数。而量化基金主要挂钩中证500指数,更容易跑出阿尔法,但由于中证500指数过去五年一直不如沪深300指数,所以指数增强策略并没有体现出特别大的优势。

 

然而,2021年,中证500指数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这使得不少主观策略产品没能跑赢沪深300指数,跑赢中证500指数的更少,而挂钩中证500的量化指增产品则迎来大发展,规模急剧上升。

 

量化私募经过连续三年的积累,叠加今年指数增强策略的大爆发,使得资金大量涌入。尤其是一线量化私募,被资金大力追捧,一批私募晋级为百亿私募,甚至是千亿私募,不少私募更是采取了封盘策略,以便控制规模。

 

量化提高市场波动?量化规模膨胀对市场波动影响有限

 

量化的意义在于给市场提供流动性、以及价值发现功能。在美国,量化交易占到80%,尚不会对市场造成暴涨暴跌,目前中国的量化投资才刚刚起步,对股市涨跌影响更是十分有限。

 

在多数市场环境下,量化交易对市场有益,因为它提升了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了交易成本,起到的是润滑剂的作用,多数时候,量化相较主动的优势客观存在。

 

当市场风格发生剧烈变化时,量化产品表现可能受到影响,因为风格剧烈切换这种极其低频的交易行为很难量化到产品的策略中,样本数不够,相关关系也不显著;

 

再者,在极端的小概率市场环境下,量化交易可能引发较大风险,像1987年的美国股灾,在这种罕见的非正常的市场状态下,市场需要的往往不是机器那精准的理性,而是人们内心深处对未来对国家的某种信仰。

 

量化容易引发交易趋同?——误解

 

虽然现在量化机构大部分都是价量因子,少部分的基本面因子,但是量化机构之间,至少有30%的因子是独家的,越是研发能力强的机构,差别越多。每家机构不可能做到趋同交易,反而因为持股不同,交易时间不同,会降低股票波动。真的要说趋同动交易,主观的抱团趋同,才是祸根。

 

量化交易如何稳健发展?

 

大型券商机构业务人士给出了建议。

 

1. 严监管护航量化投资

 

国内量化交易的监管还是非常严格的,体现在对交易环节的监督,对事前事中整体风控的把控,不仅对私募管理人资质提出了诸多要求,在券商层面也采取了相当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比如对于交易接入的谨慎态度。

 

 

结合国外经验,除了放开交易,丰富的衍生品及创新工具也是保障量化交易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国内在这一块的发展仍相对滞后,反而可能导致极端情况出现的概率增加。“特别是随着权益市场的发展,量化投资对创新工具的深度、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现在的市场还是不够完备。

 

2. 高频交易不应过度担忧

 

目前,市场对量化交易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容易引发交易趋同、造成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集中将矛头指向了高频交易。

 

所谓“高频交易”指的是交易频率,跟期货交易的高频方式稍有不同,股票层面高频交易主要是指产品换手率相对较高。但业内人士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高频交易对于国内量化投资的影响似乎并不如大家想象中那么大。哪怕按照整体20%-30%的换手率估算,目前国内量化投资每日交易量也就是2000亿左右,成交占比约为百分之20多,相比于美国等成熟市场的70%-80%,仍处在较低水平。

 

其实,量化投资的交易频率也与市场容量约束有一定关系——如果交易频率较高不能抵消手续费及交易成本,那么其交易频率自然会下降。而随着市场进化,量化投资的超额收益也会逐渐降低,这也是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

 

随着资产管理的需要,量化交易与主观交易会形成一种融合的趋势,原本的做量价高频的私募管理人要扩大规模,往往要向基本面因子拓展,或者降低交易频率;而原本做主观投资的私募管理人也会加入量化的方法来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基本面量化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与重视。

 

事实上,越是规模较大的股票量化私募,越是注重不同交易频率的融合,特别是拓展中低频因子,也更强调避免在交易中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3. 量化投资正在加速扩容

 

受市场发展,投资者认知提升以及投资策略迭代等因素影响,量化策略已然成为资管行业的主流赛道之一。

 

自2018年资管新规之后,量化私募发展迅速,百亿量化私募近两年快速涌现。有私募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长期看国内量化投资规模可以做到很大,但随着市场成熟、赛道拥挤、获利点减少,预计以后收益会越来越低,直至接近成熟市场的10%水平。如果对冲工具、监管制度、投研能力等能快速跟上,国内量化市场成长速度可期。

 

最后,如果你对量化交易有兴趣,欢迎加入FinTech 社区-Quant 社群。

写一篇评论

发表评论
%{tishi_zhanwei}%

网站有漏洞

Aug 31,2023

1111111111112'

Aug 31,2023

1111111111112

Aug 31,2023

111111111111

Aug 31,2023

111111111111

Aug 31,2023

><000000'"/\

Aug 31,2023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