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求职分享】

【笔试/面试】

技术:关于高频交易的那些事儿

Feb 01,2023

分享本文:

【概要】如今对于高频交易一直存在争议,例如制造更多的市场波动、风控变得艰难、加剧了市场信息不对称性等。有的公司保留了交易员在公司的主导地位,并且始终未放弃人工交易,最终形成了人机结合的半自动交易;而另外一些公司对新鲜技术的接受程度更高一些,往往采取全自动的交易模式。事实上,也没有证据表明全自动交易的公司就比半自动交易的公司更为优越,到目前为止,也只能说是各有利弊。
 
 

高频交易主要包括下面几种策略

 
 

 

  • 做市交易(Market making)

  • 收报机交易(Ticket tape trading)

  • 统计套利(Event arbitrage)、新闻交易(News-based trading)

  • 低延迟策略(Low-latency strategies)

  • 订单属性策略(Order properties strategies)

 

如今对于高频交易一直存在争议,例如制造更多的市场波动、风控变得艰难、加剧了市场信息不对称性等。有的公司保留了交易员在公司的主导地位,并且始终未放弃人工交易,最终形成了人机结合的半自动交易;而另外一些公司对新鲜技术的接受程度更高一些,往往采取全自动的交易模式。事实上,也没有证据表明全自动交易的公司就比半自动交易的公司更为优越,到目前为止,也只能说是各有利弊。

 

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曾指出,虽然高频交易对市场也有好处,能够增加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但一旦程序出错或人为疏忽都有可能对市场走势造成灾难性影响。

 

另外一个问题是:高频交易涉嫌市场公平问题,高频交易需要的设备和计算能力对中小投资者是一种不可逾越的门槛,这些利用高频交易获取收益的机构,可能造成市场的不公平。

 

对于高频交易普遍存在误读,要么认为非常赚钱,要么认为扰乱市场。而实际上,大部分高频策略根本不是赚钱策略,是做市用,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市场深度的,说白了,是繁荣市场,增强交易所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的。真正扰乱市场的,跟频率没关系,就算是低频,如果市场容量小,照样影响,比如现在的小盘交易所,现货,以及之前文交所的情况。反而是随机单,盈利低不说,还把市场搞得很乱,最后整个市场的盈利水平降低,就跟现在欧美市场一样。

 

还有一个令高频交易饱受舆论诟病的是,人们包括很多专家,把失误损失和市场操纵归咎于高频交易模式、而不是操作风险管理缺陷和违规交易;把市场不公平归咎于高频交易、而不是大机构行为和监管漏洞。

 

图片

 

 
 

高频交易一般有以下特点

 
 

 

  1. 计算机控制,人是控制不过来的

  2. 低费率。费率一般都在万分之一以下,美国甚至会出现负费率(流动性提供商Rebate)

  3. 持仓/反应时间按秒算(高频), 甚至按毫秒微妙算(超高频)

  4. 每笔低回报率,0.01%平均每笔回报算高的

  5. 高Turnover, 每天交易1000个来回不算多

  6. 低交易风险,年化Sharpe Ratio 10 不算高

  7. 高杠杆, 30倍杠杆不算高

  8. 高总回报率。做高频年化回报低于200%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说

  9. 高竞争, 这是一个零和游戏。机会就那么多,我赚了,你就赚不到甚至赔了

  10. 速度为王. 因为托管服务器间几米的距离,NYSE迫于压力加了固定的延迟

 

 
 

高频交易的益处

 
 

 

  1. 高频交易者获取巨额利润

  2. 高频交易向市场注入了流动性

  3. 缩小买卖的价差,降低了交易成本

 

国际上除了大名鼎鼎的Jump Trading、Tower Research Capital、KCG这种高频交易巨头之外,大多数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公司都涉及高频交易。他们的主要策略是为各大机构提供流通性并赚取买卖价差。很多典型的HFT公司基本上是自营交易(Prop Trading),而并非真正的做市商。

 

简单来说,这类自营交易或基金其实并未参与投资。他们的社会作用主要是为买家、卖家提供买入、卖出的机会,即让买卖双方都能在任何一方缺席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交易,但是并也不代表他们能够天天赚钱。

 

高频交易有其特有的优势。证券交易中的盈利模式一般分为获取公司红利与股价的买卖差价两类。前者投资周期比较长,而后者则有可能是在短期内实现

 

高频交易在本质上是一种超短期交易,其投资逻辑是并不着重考虑投资对象的价值,只是从可能存在买卖差价的角度入手,利用期货和现货之间,ETF模拟值与现货价值之间的价差,通过快速买入又快速卖出的方式谋取差价收入

 

虽然就每次具体的交易而言,这种差价并不大,因为是在短时间内反复进行,累计下来收益也不低。特别是很多高频交易还是按套利模式对冲进行,所以在理论上其风险是可控的。特别是在平衡市格局中,通常能创造不俗的业绩,并且远远跑赢大盘。

 

同时,这种交易对成交量的贡献很大,因此有些证券公司也将开展高频交易作为提升经纪业务市场占比的重要手段。仅从活跃市场的角度而言,也确实有其相应的作用。 

 

但是,作为一种操作模式,高频交易客观上也存在不少缺陷。

 

首先,偏重于短线操作,以寻找买卖差价为目的,这固然没有错,但与长期投资以及价值投资的理念还是存在差异的。过度提倡高频交易,显然并不合适。

 

其次,高频交易使得成交量得以放大,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但因为纯粹是基于投机目的流动,即谈不上价值发现,也谈不上资金的优化配置,很难对实体经济产生正面的影响,对于股市功能的正常发挥恐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其占比过大也非好事。

 

第三,高频交易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其本身的硬件与软件投入就不少,因此必然是一种少数人的游戏,如果管理不严,其操作行为也容易对其他投资者构成误导,成为弱肉强食的手段

 

因此,怎样在开展高频交易的同时维护市场的公平与公正,始终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写一篇评论

发表评论
%{tishi_zhanwei}%

网站有漏洞

Aug 31,2023

1111111111112'

Aug 31,2023

1111111111112

Aug 31,2023

111111111111

Aug 31,2023

111111111111

Aug 31,2023

><000000'"/\

Aug 31,2023

< 12 >